摘要 : 如今,當有人問起餐飲行業將會發生什么變化,很多餐飲老板都會告訴你:2018年市場競爭更加激烈,并且正進行高頻次的優勝劣汰。
如今,當有人問起餐飲行業將會發生什么變化,很多餐飲老板都會告訴你:2018年市場競爭更加激烈,并且正進行高頻次的優勝劣汰。另外,隨著品牌化、品類的進一步細分,讓很多餐飲品牌的開店步伐逐漸放緩,主要工作放在鞏固原有的門店尋求改變上。
但是,對于普通的餐飲老板來說,除了同行的競爭還有來自餐廳經營的挑戰,要想活得精彩,首先避開這五點。
一、客群定位不精準
一年時間找到顧客,三年時間形成口碑,是傳統餐飲行業的基本套路。為了滿足消費者需求,老餐飲人到處看模式、看產品,跟著流行不停地換策略,其實本質上并沒有確定自己的目標人群。
如今的消費群體比起之前要復雜得多,當下的餐飲環境中,不但要明確自己的目標客戶,而且還要盡可能細分人群。譬如刀小蠻,專門針對部分特定目標用戶服務。比如外婆家,門店有家庭的圓桌,有卡座,還有吧臺,囊括了單身、情侶、朋友聚餐和家庭聚餐的模式,無論哪種類型的顧客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,所以門店可以快速擴張。
可見,無論是做什么類型的餐廳,首先要清楚自己的客群,然后針對性地做產品和服務,這樣才能吸引更多的顧客。
二、盲目營銷
做房地產的、賣鋼鐵煤炭的,甚至是電影明星,都開起了餐飲店。很多外行的餐飲創業者開餐廳時總是飽含一腔熱情,看到市場上沒有某種菜式,就決定一定有機會,但問題是:這種菜式的需求是客觀真實存在的,還是自以為是假想出來的。
存在即合理。這個區域內這種產品還沒有,為什么沒有?你能想到的菜品,別人就想不到么?他們為什么不做?
有不少餐飲投資人,喜歡通過主觀的設想,特別是在對成功餐飲品牌的菜品進行品嘗后,結合個人理解就確定了菜品策略。方向不對,再努力都是錯的。同樣,餐廳經營也是如此。沒找對顧客的需求,沒做好定位,你的餐廳可能就僅僅是你家的飯堂。
三、團隊管理混亂
“眾人拾柴火焰高”,但人多也容易窩里斗。餐飲行業歷來奉行團隊管理模式,前廳、后廚要歸屬于一個團隊,須得與餐廳同心才是。可真能如此嗎?
前廳、后廚本質上是兩個互相合作又矛盾的團隊,稍微處理或者管理不善對餐廳將是致命的。
另外,團隊之間最明顯的就是前廳和后廚的矛盾。出菜慢,菜品沽清卻沒有及時通報,被顧客投訴,前廳后廚互相抱怨這些都是常有的事情,處理不好就容易造成兩個團隊之間的“火拼”。
曾經就有一家酒樓發生了前廳后廚不和,威脅老板換人,不換就帶團隊走人的事情。鬧得餐廳老板焦頭爛額,最后不得不臨時求助其他人來代班度過難關。
所以,一個企業離不開團隊,如果團隊有矛盾、不和睦,輕則影響餐廳的日常經營,嚴重的則能搞垮一家餐廳。
四、營銷不對位
以前的餐廳“酒香不怕巷子深”,如今還這樣想的餐廳估計倒閉得七七八八了。重視智能化數據營銷,主動根據自身特色策劃相應的營銷方法才是進階的生存發展能力。
一定要找到餐廳與眾不同之處,用互聯網思維去理解顧客?;ヂ摼W智能已經滲透到經濟社會的各個領域,網絡營銷是最重要的營銷,不能只停留在“上團購引流量”的認知上。在移動互聯時代,餐廳經營的不僅僅是菜品,更是人群,是粉絲,只要跟粉絲感情好,他甚至可以幫你搖旗助威。
比如外婆家、壹分米,他們就很會和粉絲互動,通過雅座智能餐廳生態服務系統的會員營銷服務精準劃分客戶群,第一時間將優惠、福利政策通知忠誠客戶,為什么呢?因為人家懂得會員粉絲經濟。
五、產品認知存在局限性
以往做餐廳,產品僅局限于“食物”本身,但事實上如今的餐飲產品的概念已經不局限于“食物”。“服務”、“消費場景”、“消費特色”等無形產品的重要性甚至超出“食物”本身。
相比于以前,當下消費人群多為體驗式消費,消費的也不是“食物”而是“文化”等看不見的東西。新派餐飲就是抓準用戶心理,通過各種手段打造獨特IP與衍生產品。
為什么有些主題餐廳雖然菜品味道一般,門前排隊依舊望不到頭的原因?因為消費者不僅是在消費食物,更是在消費文化。
2018年是充滿挑戰和機遇的一年,但是無論市場怎么變,能適應變化或者以不變應萬變穩坐釣魚臺的話,你都將能成功。但是,在想闖出一片天之前,餐飲人必將先把內功練好,合理經營。
我要評論: | |
*內 容: |
|
驗證碼: |
|
共有-條評論